由苏霍伊设计局研发的苏-25是专门用于为地面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的攻击机。这种被北约组织称为“蛙足”的机型成名已久,广泛出口,富于实战经验。然而,在俄乌冲突中,笼罩在苏-25头上的光环却褪色了。
当俄乌冲突在2022年2月开始时,俄罗斯空天军和乌克兰空军都装备有苏-25攻击机,俄军的“蛙足”装备数量为197架,乌克兰则要少得多。战事开始后,俄军的苏-25全力出动,为主攻方向上的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而乌军的苏-25亦不甘人后,尽力对俄军的推进实施了阻击。
然而,在此前的各种战事中总体表现得十分好的“蛙足”,却没能在乌克兰战场上复制类似的成功。俄乌两军的苏-25均表现平平,不仅未能推动战事进展,自身还遭受重大损失。
2022年2月24日凌晨,来自10个飞行中队的近百架机况最好的苏-25腾空而起,为俄罗斯地面部队分别指向乌克兰首都基辅、哈尔科夫、赫尔松和米科拉耶夫等地的进攻轴线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低空飞行的“蛙足”主要成对飞行,有时也采取4机编队;主要武器是250千克航空炸弹和非制导火箭,同时还挂载4具800升可抛式副油箱以扩大行动范围。
战事初起后,俄军最大胆的行动是派出空降兵突袭距基辅主城区仅有20千米的戈斯托梅利机场,“蛙足”也在此次行动中投入了相当可观的攻击架次。但由于乌军设防严密和俄军后援乏力等原因,针对基辅机场的突袭行动功败垂成。
从2月至3月,支持这一方向作战的“蛙足”约为32架,全部来自东部军区的2个前线攻击航空团,前者使用苏-25的标准型号,后者则装备升级版的苏-25SM。
第266团的“蛙足”较为老旧,在战事初期遭受的打击尤为严重,甚至在开战的第一天就失去了其指挥官——由团长鲁斯兰·鲁德涅夫中校驾驶的苏-25在戈斯托梅利附近被击落,军方在3月1日为他举行了葬礼。仅仅6天后的3月7日,鲁德涅夫的副手奥列格·切尔沃夫中校亦在对地攻击行动中丧生。而在同一时期,第18团也报告损失了5架苏-25SM,有3名飞行员阵亡。
向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和扎波罗热地区推进的俄罗斯军队得到了苏-25SM/SM3的空中支援,它们隶属于南部军区的第368和第960攻击航空团。这2个团在塔甘罗格和米列洛沃的机场共驻有不少于40架“蛙足”。而配置在亚速海海岸基地的第960攻击航空团此后也参与了行动,该团估计装备有12架“蛙足”。
在另一个方向上,俄军向黑海海岸的赫尔松和米科拉耶夫推进,投入这个方向的“蛙足”是来自克里米亚的第37混成航空团的约6架苏-25SM。
随着战事进展,在3月下旬,当基辅轴线上的行动完全停顿后,第266和第18团将其幸存的苏-25重新部署到了沃罗涅日地区的布特里诺夫卡机场,转而为战斗在乌克兰东北部地区的地面部队提供支援。交战的焦点包括哈尔科夫、切尔尼戈夫和伊久姆等大城市。
之后,另有一支由苏-25和苏-24组成的分遣队进驻米列洛沃机场。这支分遣队原本属于俄空天军,在开战后移交给了瓦格纳集团。这些苏-25自4月开始参战,主要任务是支援地面部队对波帕斯纳、索莱达尔和巴赫穆特的进攻。
尽管装备数量较少,乌克兰空军的苏-25在开战后也立即投入了行动,而且最初几乎同时出现在各条战线上。按照西方媒体“有色眼镜”式的报道,“乌克兰飞机在冲突初期的大胆行动,对阻止俄军的进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自苏联解体以来,乌克兰一度拥有多达92架不相同的型号的苏-25,并装备了多支飞行队,不过到了2022年2月,第299战术航空旅已经是乌军中唯一的“蛙足”单位了。该旅下辖2个中队,共拥有43架苏-25,但处于可用状态的为30架。乌军的“蛙足”型号为苏-25M1K,这是以苏-25M1为基础改进而成的,这种攻击机上一次实施对地攻击,是在2015年的乌克兰冲突期间。
此后该型号得到西方国家的改装,加强了电子设备,最新的改装能够保证乌克兰人的苏-25可以挂载使用法国制导炸弹,还在于乌克兰老旧的航空弹药库存在激烈的战斗行动中已经耗尽了。而且这还是战争发生第一年的事情了。刚开始的时候,乌克兰空军靠着现有的苏式非制导弹药库存。后来随着这些物资的减少,美国从其储备中提供了祖尼火箭,以维持乌克兰攻击机的作战能力。然而,祖尼火箭的库存也用完了,由于西方转向精确制导武器,重新开始生产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改装是最便捷的手段。
第299旅的基地是俄军第一轮空中打击的目标,袭击导致该旅2架苏-25被摧毁。之后,其余的“蛙足”迅速向乌克兰中西部的多处地点重新部署,然后投身到不少激战中的地域。
乌军苏-25最剧烈的行动发生在赫尔松,在最初的几天中,第299旅就折损了至少4架苏-25,并确认3名飞行员死亡,1名飞行员被俘。而在参战一个月后,第299旅正式承认有8架苏-25被击落,飞行员有6人阵亡、2人被俘。
和俄军的苏-25一样,乌克兰“蛙足”也主要采取低空飞行,使用各种非制导武器实施对地攻击。第299旅的战报指出,这样的传统战法让苏-25暴露在多重威胁之中:俄军地面部队的防空导弹,便携式防空导弹和高射炮,俄军战斗机射出的空空导弹,最后是乌军苏-25自己投下炸弹的爆炸破片!
迭遭打击之下,乌军苏-25不得不改变战法,那种赤膊上阵式的近距离低空突击被远程打击或防区外打击所取代。“蛙足”首先采取低飞姿态,当距离目标几千米时爬升到合适的高度,在发射无制导火箭后立即俯冲回到相对安全的极低高度,并在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中释放干扰弹。
采用这种战法的“蛙足”经常挂载4枚266毫米S-25型火箭弹,这是现役威力最大的航空火箭弹,它们对目标的集中攻击具有类似重炮轰炸的效果。不过,尽管乌军宣称苏-25的防区外攻击能够鼓舞本方地面部队的士气,但显而易见的是,这种攻击缺乏打击精度。采用法国的 AASM HAMMER 炸弹后,提高了苏-25的打击能力。但苏-25经过了这几年的战争后损失也是巨大的,现在乌克兰可能起飞的苏-25不超过20架。所以无论是在乌东,还是在库尔斯克我们正真看到最多还是乌克兰攻击型的武装无人机。
与乌克兰“蛙足”调整战术步调一致,俄军的苏-25亦自2022年4月开始改变打法,强调以“更安全的方式”投入战斗。直到现在,苏-25也再未回到过去那种近身搏杀的战术中。
在其“新的”火力支援角色中,俄军的苏-25也基本上使用间接火力打击区域目标(最重要的包含坚固防御阵地、步兵队列、军车、重型军事装备集结地等),即在所谓的安全距离上发射火箭。机组人员被明确指示要尽可能避免进入敌方控制的空域,同时在任务期间注意保持很低的飞行高度,以躲避乌军雷达的探测。
就战术细节来看,俄军的苏-25仍采取双机或4机编队执行任务,“蛙足”在3060米的超低空以最大速度接近预设发射点(发射点通常在乌克兰便携式防空导弹和高射炮的射程范围之外),然后在开始步入小角度爬升时发射火箭,完成弹药投放后立即以1015°的仰角进行拉起急转弯,接着迅速返回安全的超低空并在此过程中发射干扰弹,以规避可能从战场前沿位置射来的红外制导防空导弹。
通常,执行这类间接攻击任务的苏-25只挂载2具B13L型5联装火箭发射巢上阵,也就是每次最多发射10枚122毫米S-13火箭,有时也会采用威力较大的240毫米S-24火箭。然而S-24火箭的挂载量较少,再考虑到非制导武器弹着点的广泛分散,这种配置的杀伤力是非常低的。在一小部分任务中,苏-25也会选挂2~4具B8M1型20联装火箭发射巢,可以一次性向目标区域投射数量较多的80毫米S-8火箭。由于是在火箭的最大射程上投射,飞行员完全不可能目视瞄准,因此打击精度很差。在理论上,只有在针对大型目标,或者同时出动大量攻击机实施饱和攻击时,发射火箭的战法才能有所效果。
就不同型号的“蛙足”而言,基础型号苏-25的飞行员使用纸质地图和手持式GPS接收器导航。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作战计划规定的速度、高度和航向准确到达事先计算好的火箭发射点,这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一项挑战,更遑论追求打击效果了。
升级后的苏-25SM和苏-25SM3的情况较好一些,飞行员能够最终靠抬头显示器(HUD)察看导航信息和武器数据,而这2种“蛙足”的机载计算机辅助瞄准也可以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提高火箭攻击的精度。据称,升级版“蛙足”的任务计算机可以在兼顾飞机速度、风速和风向,以及发射点位置、目标距离、高度和爬升角等数据的情况下,计算出比较准确的火箭弹道。
俄罗斯方面将“蛙足”的新定位称作是对俄军地面部队远程火炮和多管火箭系统的火力延伸和有力补充,认为其具有很大的战术弹性。但如上所述,苏-25的这种作战方式无疑是非常低效的,特别是在大量使用传统非制导火箭的情况下。新的战法其实谈不上什么准确性和有效性,而基于机载弹药量与远程火炮等相比天然的劣势,“蛙足”的攻击也谈不上什么火力压制和大规模毁伤效果。
也就是说,在俄乌战事高强度的对抗展开后不久,苏-25就已经几乎不再执行地面部队所需要的那种近距离空中支援了,而这正是“蛙足”几十年来赖以成名的打法。实际上,就算把近身突击换成防区外攻击,俄乌两军的苏-25也在持续遭受着损失。到2022年8月,俄罗斯空天军承认至少损失了23架苏-25,这占到当时俄军所有作战机型毁伤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而据截至2023年10月的数据,直接被乌克兰军队击落或遭受重创在返回基地时坠毁的苏-25的数量已增至35架,这已经占到俄军最初投入这场战争的“蛙足”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另一方面,西方军事分析人士估计,当前乌克兰空军仍然可使用的苏-25仅为20架左右,这还是在补充了一些前东欧国家的库存之后。这仅相当于乌军第299航空旅在开战时兵力的三分之一。因此这些“蛙足”已很难被看成是一支有效的空中作战力量了。
这三个“三分之一”,残酷而具象化地表明了苏-25攻击机在俄乌战场上的艰难处境。事实上,“蛙足”远非那么脆弱的机型,它还曾经以其强劲的战场生存能力和多样化的自我防护功能而著称于世。
基于“蛙足”在过往战场上的表现,人们公认这种攻击机配有多种安全系统,有助于在战场条件下保护飞机和飞行员。苏-25典型起飞重量中的7.2%是由战场生存能力系统组成的,最重要的包含电子反制系统、红外防护系统、主动和被动信息处理系统等。
在苏-25的机身材质构成中,除作为传统材质的铝占大头之外,钢含量为19%,钛含量为13.5%,这样的配比被看作是反复验证之后的最优比例,有助于让苏-25在高威胁级别的敌对环境中执行任务。
作为二战中闻名遐迩的伊尔-2攻击机的继承者,苏-25同样非常强调对飞行员的保护,驾驶舱的设计原理沿袭自伊尔-2的“装甲浴缸”,由24毫米厚的全焊接钛合金特制而成。同样的,油箱等关键部位也都配有相应的高规格防护。
至于乌克兰的苏-25M1K,更以加装了阿德罗斯公司的综合防护系统而闻名。据称该系统大幅度的提升了苏-25对于红外制导导弹的抵御能力。而且改进后的乌克兰“蛙足”还引入了其它设备,同样有助于提升战场生存能力。
然而事实上,俄乌两军的苏-25都无法抵御综合拦截体系的致命打击,包括新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和近程防空导弹系统等。惯于以短兵相接姿态向敌人实施精准火力打击的“蛙足”,不幸沦为了俄乌战场上损失率最高的固定翼战术喷气机。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苏-25的损失数字已显而易见地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俄军大幅度降低了这种攻击机的任务频次,而乌军则已经少出动“蛙足”(注:此处“蛙足”为苏-25的俗称,无错别字)。在经历了战争初期的剧烈消耗后,俄军攻击航空团还面临资深飞行员的缺口。那些训练不足的新晋飞行员,很容易成为地面防空火力的“受害者”,因此各团降低出击强度是必然的选择。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便携式防空导弹高密度分布的环境中,如果俄军想要继续让苏-25执行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就需要大量采用具有远射程和精确打击能力的导弹或制导炸弹,同时要为苏-25升级自我防护套件。然而,此类制导弹药在俄军中向来供不应求,苏-25(注:此处应直接写机型名,避免重复“蛙足”的俗称,且“蛙足”本身并无错别字,但在此语境下为避免混淆,直接用机型名更为清晰)肯定不在优先使用名单上。而进一步强化飞机的战场生存能力,也非轻而易举之事。
从理论上说,夜间作战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至少可以为苏-25增添夜色这样一个天然掩护。不过,只有苏-25SM3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夜间作战能力,而俄军中这种型号并不多,在这场战事中也很少使用。
基于以上的事实,人们似乎已能做出这样的预测:苏-25攻击机在俄罗斯空天军中大规模装备的日子已经不多了。俄乌之间的冲突迟早会结束,但苏-25机队在遭受如此重创并且暴露出了严重的战术短板后,几乎已不太可能恢复到接近战前状态的装备规模了。
有西方军事分析家认为,在俄乌冲突结束之后,俄军中仍旧能使用的苏-25有可能会被合并到不超过2个一线攻击航空团中,每个团仍由2个飞行中队组成。而对于原本装备苏-25的其余航空团,应该会逐步换装苏-34和苏-34M战斗轰炸机。当前,俄罗斯国防部已经下发了新的相关订单,苏-34M的生产预计将在近几年开始提速。
按照此前的规划,俄军中现役苏-25的服役期到本世纪20年代末就会结束。现在看起来,调动可观资金对这种过时的攻击机实施延寿工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也就是说,到苏-25最终告别的时候,俄罗斯空天军中的攻击机部队也很有一定的概率会随之消失。
英国专业刊物《经济学人》在近期的一期杂志中就苏-25的表现发表了文章,标题是《乌克兰战争杀死了地面攻击机吗?》。文章认为,俄乌战场的现实表明,以苏-25为代表的传统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样式已经陷入了严重的危机。《经济学人》的报道视角还从苏-25延伸到了美国的A-10“疣猪”攻击机。毕竟这两者自问世以来一直都是“卧龙与凤雏”式的对等存在。苏-25的表现对于“疣猪”的粉丝们来说是个坏消息。被称作“带翅膀的巨型加特林枪”的A-10,就某一些程度而言,是一种比苏-25更极端的近距离空中支援机型。许多人曾经把乌克兰战场看成是它展示能力的理想舞台。然而现在,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打消了把A-10送去乌克兰的念头。
多年来,美国空军一直试图让自己的A-10机队退役。这种攻击机在美国空军最新的战术飞机调整计划中也已经没有立足之地。尽管仍有不少人士仍然认为保留A-10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苏-25的惨痛经历可能会结束有关A-10存废的争论。曾几何时,类似A-10和苏-25这样的专业对地攻击机是无可替代的存在。而随着战斗机的多用途化和精确制导武器的普及化,攻击机的“专业性”已经变得不那么无法替代了。在小型无人机和巡飞弹大量出现并逞威战场的当下,攻击机更已经沦为了军事决策者手中性价比相当低的次等选择。
苏-25所面临的问题,正是攻击机这类战机的通病:战术定位过于单一,在复杂战场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又太差。从本质上来讲,飞机是一种轻质载具,即便看似强壮的攻击机具备某些特定的程度的硬杀伤对抗能力,其防护效果终归是非常有限的。
当然了,空对地攻击仍会继续,但将慢慢的变多地只在“安全的空域”发起。攻击机在敌人头顶宣泄火力的时代似乎已结束了——至少在双方都拥有多元防空系统的战场上是这样的。现代制导武器可能还无法完全淘汰地面坦克,但“飞行坦克”无疑即将被淘汰。
不经过战场的考验,净凭军棋推研等同于纸上谈兵,将官不且实际的战挥,只能说是用鲜血铺成的路
多地官宣将取消公摊 得房率或达到100% 专家称取消公摊是明年重要工作
来源:【闪电新闻】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赵某是江苏一家化工公司负责操作锅炉的工作人员,需要监控焚化炉水温、水压,确保安全。前段时间,公司领导发现,赵某在夜班期间,多次出现长时间擅离职守和睡觉的情况,最长能睡9个小时。
近日,网红博主王大发爆料吴奇隆刘诗诗已经离婚。谈到刘诗诗获得尖叫女神,王大发直言“终于不跟她那个前老公来往了”,相关话题登上热搜。
网传王楚钦看病被医生曝光隐私索要签名,医院:已积极处理,涉事医护扣除奖金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乒乓球运动员王楚钦到长沙某医院看病被医生曝光隐私,引发关注。医院方称已积极处理调查,后续会出官方通报。王楚钦双手捂住腹部。
据第一财经,12月20日上午,极越汽车通过邮件发布“员工违纪行为通报”。
12月20日,嵊州市委政法委 嵊州市信访局发布情况通报:石璜镇楼某伟、张某富、楼某富、汪某成、黄某林等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多次阻扰重点工程正常施工,多次煽动、串联他人越级走访,意图以群访、越级访、缠访等行为以访施压,且不接受有关部门和属地解释劝导,严重扰乱了政府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
工作电脑私藏64G不雅视频被开除!员工:存了,但没看!赔我41万,还要一路告!
一员工在工作电脑中私存64G的不雅视频和图片结果被公司发现,公司怒将其开除!员工不服:我存了,但没看!公司是违法解除!双方闹至法院,结果会怎么判?一起看案例!事件回顾黄某于2007年7月2日进入上海某公司工作,担任软件测试工程师。
近日,一则关于中国女大学生与乌克兰电竞选手,在上海开房并被直播上网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全网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