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钢管从下料、除锈、喷码,到装配、焊接、物流传送等流程,全部无人化作业。在智能设备的加持下,钢管精准测长与自动喷码、双端坡口精密加工、法兰(轴与轴之间相互连接的零件)智能匹配装配、机器人高精度焊接等各道工艺,实现了无缝衔接。
这是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刚投产的管加工车间生产场景之一。今年上半年,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入选省先进级智能工厂,管加工车间投产是该企业在智改数转网联的新实践。
——3D视觉扫描与力控反馈技术应用于自适应装配系统,能自动识别并精准匹配不一样的规格的法兰与钢管,实现快速柔性化生产切换。
——激光除锈自动喷码系统对管子逐根自动检验测试对比,依次对喷码位置做激光除锈和自动喷码。
——智能物流网络通过AGV小车与动力链条输送系统协同运作,实现了工件在各加工工位(切割、装配、焊接)间的自动流转。
——数字孪生与MES系统作为智能车间的“中枢神经”,全面接入各关键设备,能够实时采集与分析海量设备正常运行参数与生产进度数据。工程师可依托该系统来进行远程监控、工艺优化及预测性维护,提升了车间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响应效率。
扬州中远海运重工管加工车间投产,是我市深化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的生动案例。今年上半年,我市发布的深化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市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水平明显提升,数字化的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规上工业公司基本完成智能化改造,中小企业全方面实施数字化转型。
今年以来,市工信局梯度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围绕不同规模企业特点,加强分类指导,构建“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推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开展卓越级工厂建设、专精特新企业组织先进级工厂建设、创新型中小企业组织基础级工厂建设,成功推荐186家企业入选省先进级智能工厂,数量居全省第三。